“我真是一时糊涂,结果不但没有蒙混过关,还连累了妻子。”近日,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在苍南县法院开庭审理,被告人张明(化名)在法庭上懊悔地说。最终,张明因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撤销缓刑,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7万元。其妻小美(化名)因犯包庇罪被判处拘役五个月,缓刑十个月。
案情介绍
2023年9月,苍南县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陈某(另案处理)等人在网上销售可用于接码的实名手机号码及配置好的可实时接收短信验证码的网页链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随后将陈某等人抓获。警方顺腾摸瓜,发现黄某某(另案处理)等人系陈某下家,于10月底将其抓获。查看黄某某的微信聊天记录时发现,其与张明联系密切,有多起交易往来。11月中旬,张明和妻子小美被公安机关传唤,面对民警的询问,两人异口同声的说妻子小美才是黄某某的下家。
然而当民警询问小美是如何与上家联系的时候,小美无法说出曾经与黄某某联系的微信账号,且对其中的术语、经营模式等均无法说清楚。最终哑口无言的小美说出了实情,所有的事情都是其丈夫张明做的。
原来,2023年2月至11月期间,张明看到网络上有人兜售抖音账号,认为有利可图的他便向黄某某购买用于接码的实名手机号码及配置好的可实时接收短信验证码的网页链接,转售给他人用于注册抖音账号赚取差价牟利,违法所得6万余元。
看到黄某某落网之后,在2022年因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法院判决,尚处于缓刑考验期间的张明便和小美商议由她“顶包”的想法,小美也怕家里失去“顶梁柱”,便答应下来。最终小美夫妻俩都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什么是包庇罪
包庇,是指向公安、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使犯罪的人逃避刑事追诉的行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证明包庇的,属于刑法上的包庇罪,依法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检察官说法
发现近亲属有违法犯罪行为的,要及时制止,并及时规劝犯罪的人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这样更有利于减轻其罪责,反之如果提供虚假证明包庇犯罪的人自己也将会受到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