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沙洲飞白鹭、阴阴红木啭黄鹂。初秋时节,阳光正好,8月14日,再次来到沿浦湾红树林旁的苍南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们满脸笑意。
红树林生机重现,离不开司法护航。
检察建议+公开听证+“蓝碳司法”
红树林变成“金树林”
去年8月,公益诉讼检察官在走村入户普法时发现沿浦湾周边沿海滩涂中出现禁用渔具——地笼网。承办检察官进一步核查发现周边村民存在利用地笼网非法捕捞水产品情况。
县检察院依法向县农业农村局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行政监管职责,及时清除非法网具。收到检察建议后,县农业农村局第一时间联合沿浦镇政府在沿浦湾海域开展清网行动,并积极开展普法宣传。
为切实维护沿浦湾红树林湿地的生态环境,县检察院积极探索海洋“蓝碳司法”生态修复方式,并在11月24日召开检察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公益志愿者等参加。因驾驶“三无”渔船非法捕捞被查获的黄某、虞某当场签订碳汇认购协议履行生态修复义务,该笔交易系浙江省首例“蓝碳司法”交易,也是苍南“智慧检察”的有效探索与实践。
生态好了,慕名而来的游客更是盘活了一方经济,当地村民享受到了生态红利,红树林成了“金树林”。
多部门联合司法保护再升级
沿浦湾红树林生态司法保护基地正式揭牌
为进一步保护沿浦湾红树林湿地,8月14日,沿浦湾红树林生态司法保护基地在沿浦镇正式挂牌成立。苍南县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民城,县检察院副检察长缪爱萍,温州市生态环境局苍南分局副局长林文努,沿浦镇政府党委副书记李祖琛,党委委员陈秀明,副镇长陈睿等参加揭牌仪式。
当天,参会人员共同前往沿浦湾畔,就红树林湿地保护、周边文旅发展等各项工作开展调研,就如何更好保护红树林湿地进行深入交流,分析环境生态司法保护中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提出应对策略,确定常态化开展司法协作,推动形成事前宣传预防、事中司法惩治、事后救济修复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加强“蓝碳司法”等替代性修复以及源头预防性治理等多种措施,筑牢红树林安全红线,形成红树林生态安全司法保护屏障。
会后,检察官和法官开展红树林司法保护法治宣讲。
仰望,是蓝天白云;俯视,是水清岸绿;聆听,是鸟语花香;冥想,是心旷神怡……丰饶美丽的湿地,让环境更优雅,让物种更多样,让自然更和谐,让生活更美好。